2020年, 第41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0-04-05
  

  • 全选
    |
    金属结构
  • 张爱林, 牟俊霖, 刘学春, 王小青, 方浩, 马晓飞, 束伟农, 朱忠义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1-10.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大跨度钢结构的最大结构单元长度504m,最大跨度125m,属于超限高层建筑结构。选取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屋盖钢结构C1区结构单元制作1∶10缩尺模型进行静力和拟静力试验,研究C形柱体系与上部屋盖结构组成的整体结构的静力和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结构响应的试验值与有限元模拟值吻合较好;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C形柱的破坏形式为局部杆件的屈曲和断裂,在破坏发生后C形柱的承载能力没有显著下降,变形没有显著增大,整体稳定性能良好;C1区整体结构的耗能能力比较稳定,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后结构刚度衰减较快;C1区整体结构的破坏模式为广义的梁端出现塑性铰,满足“强柱弱梁”的结构设计要求;C1区整体结构可以承受超过9度罕遇地震作用,结构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抗震性能良好。
  • 冯若强, 王希, 朱洁, 花定兴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11-18.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0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北京新机场装配式单层铝合金网壳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装配式节点——板式节点及考虑节点性能的单层铝合金网壳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板式节点的力学性能及节点性能对单层铝合金网壳稳定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板式节点刚度良好,破坏表现为不锈钢拉铆钉剪切破坏、连接板拉剪破坏和杆件在螺栓孔处承压破坏;北京新机场装配式单层铝合金网壳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能良好,承载力约为刚接网壳结构的90%,满足JGJ 7—2010《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的要求;由于铝合金材料无明显的屈服台阶,弹性模量较小,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稳定承载力比仅考虑几何非线性的稳定承载力降低约30%,结构发生弹塑性失稳,结构失稳形态表现为网壳结构在靠近长轴右端出现凹陷。
  • 许伟志, 王曙光, 刘伟庆, 杜东升, 顾镇媛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19-31.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0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大跨隔震结构竖向地震响应,首先对一大跨网架隔震结构1∶20的缩尺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对比研究隔震前后模型的动力特性及其在双向和三向地震动输入下的加速度及位移等动力反应,进而对大跨隔震结构的网架和一般楼层(首层和转换层)的竖向减震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跨隔震结构的网架在双向地震和三向地震输入下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水平减震效果,且减震率大于一般楼层;大跨隔震结构的一般楼层基本没有竖向减震效果,而在输入地震强度比较小的情况下网架竖向加速度基本没有减小,甚至稍有放大,但随着输入地震强度的增加,网架的竖向加速度减震率逐渐提高;对于网架的竖向位移响应,基础隔震模型在罕遇地震下有较明显的减震效果。最后建立了相应大跨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隔震支座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屈重比取4%~6%时,大跨网架隔震结构具有较小的基底剪力。
  • 葛明兰, 郝际平, 房晨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32-41.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0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弹塑性状态下半刚性框架-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结构(BR-SPSW)的层剪力分布,设计了具有理想屈服模式的5层、10层、15层和20层的BR-SPSW结构等效拉杆简化模型。综合考虑结构层数、构件截面、近场地震速度脉冲效应及远场地震加速度循环累积效应对结构的影响,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获得了BR-SPSW结构在两类地震作用下的层剪力分布平均值,提出了BR-SPSW结构弹塑性状态的层剪力分布模式,并基于已有层剪力分布模式及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底部剪力法提出的层剪力分布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近场地震波的速度脉冲效应和远场地震波的加速度循环效应对半刚性框架屈曲约束钢板墙的层剪力分布影响较大,层剪力分布应综合考虑二者的影响。建议的层剪力分布模式在计算精度上优于其他层剪力分布模式,可为屈曲约束钢板墙结构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提供参考。
  • 陈康明, 黄汉辉, 吴庆雄, 陈宝春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42-50.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0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通用软件MSC.MARC建立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行钢管K型节点应力集中系数参数分析。基于现有钢管K型节点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说明现有规范中钢管K型节点应力集中系数计算公式的不足。采用理论推导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基于节点刚度的钢管K型节点应力集中系数计算方法,并验证该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与试验得到的钢管K型节点最大位移和最大热点应力偏差分别不超过5.11%和6.83%,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对比有限元分析结果发现,由于钢管K型节点几何参数之间存在交叉关系,即变化其中一个几何参数会造成其他几何参数的变化,使得几何参数对钢管K型节点应力集中系数存在相互耦合作用;现有钢管K型节点应力集中系数计算方法是通过单一参数回归得到,无法考虑几何参数对钢管K型节点应力集中系数的相互耦合作用,且安全度相对较低,不适用于桥梁结构中钢管K型节点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本文中提出的基于节点刚度的钢管K型节点应力集中系数计算方法不仅能够考虑节点不同几何参数对钢管K型节点应力集中系数的相互耦合作用,而且能够提高评估和计算桥梁结构中钢管K型节点应力集中系数安全度和精度。
  • 蒋亚强, 王良伟, 钟波, 楼国彪, 王程灏, 姜健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51-58.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0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完成了一个单层单跨门式刚架厂房的足尺火灾试验,得到了主要构件的温度及位移发展规律,分析了真实火灾下门式刚架厂房结构的受力响应。结果显示:真实火灾下门式刚架的温升曲线与标准升温曲线有较大差别,燃烧室中的上部构件达到较高温度而提前失效,下部构件温度较低;在火灾下,未做防火保护的钢结构很短时间内就会发生垮塌,在火场及构件到达峰值温度前结构已产生较大位移。试验研究发现,受火柱的柱顶出现了热膨胀伸长、轴向压缩、轴向破坏三个阶段,且受顶部热烟气聚集的影响,各柱的柱顶轴向位移均大于柱中位移。试验成果可为门式刚架结构抗火数值模拟研究及结构防火设计提供参考。
  • 混凝土及组合结构
  • 王琛, 陶慕轩, 崔明哲, 丁然, 周建军, 张鹏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59-70.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5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某电厂复杂钢筋混凝土高位汽机厂房和钢结构锅炉厂房构成的非对称复杂连体结构为实例开展抗震性能与变形差控制研究。采用自主开发的COMPONA-MARC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针对单体结构和连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弹塑性时程响应、关键构件受力特征和关键层位移差控制指标等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连体厂房结构可满足规范抗震性能要求和关键层变形差限值的管道设备功能需求;楼板大开洞将引起周围构件横向弯矩显著增大;连体结构一阶振型呈现出与单体结构明显不同的扭转效应,导致部分无楼板约束构件承受较大扭矩;采用分布式单层钢桁架作为厂房间连接构件能有效控制关键层位移差,但会使相邻的主体结构构件承担较大横向弯矩;连接桁架应尽量靠近位移差控制楼层且布置高度均匀,从而减小扭转引起的连接桁架端部杆件受力集中;位移差指标对连接桁架杆件刚度和连接形式不敏感,因此,建议在满足连接杆件承载力和稳定性前提下减小截面尺寸,采用铰接方式,以削弱对主体结构相关构件的影响。
  • 姚正钦, 方小丹, 韦宏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71-81.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4个偏心受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进行了静力试验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小剪跨比试件,轴拉力可以改善试件延性,同时降低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和侧向刚度;提高剪力墙中的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可提高偏心受拉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偏心受拉剪力墙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可满足工程设计安全要求,但是该公式中未考虑竖向分布钢筋的贡献,对于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较高的剪力墙计算结果偏保守。提出了考虑竖向分布钢筋贡献的偏心受拉剪力墙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式,同时,提出了偏心受拉剪力墙的设计建议,以期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孙祯, 郑建岚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82-91.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0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氯盐环境下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钢筋锈蚀率为变量,设计8个钢筋混凝土框架边节点,采用覆盖海绵和不锈钢网,按1∶1比例干湿循环的方法通电加速锈蚀,达到预期锈蚀率后观测锈胀裂缝,之后进行拟静力试验,以研究模拟地震动下节点试件的破坏过程和滞回特性。结果表明:在未锈蚀的情况下,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和70%的试件在承载力、刚度、延性和耗能等方面低于普通混凝土试件,而取代率为100%的试件则与普通混凝土试件相差不大;采用干湿循环的通电锈蚀方法可较好地模拟实际氯盐环境,使钢筋产生红棕色铁锈并发生坑蚀;对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试件,其承载力和刚度在锈蚀率小于2.18%(最大锈胀裂缝宽度为1.20mm)时变化不大,不小于2.18%时显著下降,其延性和耗能能力在锈蚀率小于4.17%(最大锈胀裂缝宽度为3.08mm)时略高于未锈蚀试件,不小于4.17%时(节点箍筋锈断)迅速降低。
  • 王广勇, 孙旋, 赵伟, 张东明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92-101.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0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受火时间、柱轴压比的影响,进行了考虑火灾升降温作用影响的高温后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升降温过程中和高温后阶段均保持柱顶竖向荷载的恒定。通过试验对高温后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及滞回性能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考虑升温阶段、降温阶段以及火灾后三阶段材料本构关系的转化以及型钢与混凝土之间、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界面的黏结滑移特性,建立了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度场以及火灾后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所得温度场以及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的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
  • 谭秋虹, 陈宗平, 经承贵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102-109.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0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方钢管螺旋筋复合约束混凝土柱的偏心受压性能,完成了18个试件(其中17个方钢管螺旋筋复合约束混凝土试件和1个普通方钢管混凝土对比试件)的偏心受压加载试验。考虑了螺旋筋间距、径宽比、长细比、偏心率、纵筋配筋率以及钢管壁厚6个变化参数,通过试验,观察了试件的受力破坏过程及形态,获取了荷载挠度曲线和荷载-应变曲线,分析了各变化参数对其偏压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方钢管螺旋筋复合约束混凝土的承载性能和破坏形态与普通方钢管混凝土的相似;螺旋筋主要在弹塑性和下降段发挥作用,并可提高试件的承载力和延性,延缓钢管壁的局部鼓曲,且材料强度能够充分发挥,其间距越密试件的变形性能越好;偏心率和钢管壁厚对承载力影响显著,其他参数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提出了基于偏心率折减系数和内力相关关系的偏压承载力计算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均吻合较好。
  • 潘毅, 蔡联亨, 郭瑞, 胡文豪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110-118.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04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CFRP)网格和聚合物水泥砂浆(PCM)复合加固工字形截面钢筋混凝土(RC)梁的抗剪性能,对3个试件进行抗剪性能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CFRP网格-PCM加固RC梁的抗剪破坏机理,研究了不同加固方式对试件抗剪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FRP网格-PCM对RC梁进行抗剪加固可有效抑制斜裂缝的发展,能够较大幅度提高RC梁的抗剪承载力;相比仅腹部加固的试件,腹部和腋部都加固的试件的二次刚度、极限荷载均有所提高,且CFRP网格变形减小,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能力增强;在有限元分析中,采用混凝土的CDP模型和Spring2弹簧单元来预测CFRP网格加固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是可行的;建立了基于杆状材料有效应变的抗剪计算方法,该方法可有效预测加固RC梁的抗剪承载力,为结构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 潘毅, 胡文豪, 郭瑞, 任宇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119-128.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07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CFRP)网格和聚合物水泥砂浆(PCM)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RC)梁的抗弯性能,对5个RC梁试件进行抗弯性能试验,分析CFRP网格-PCM复合加固RC梁的抗弯破坏机理,研究网格不同层数和不同单位加固量对RC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基于抗弯承载力的既有计算模型,引入剥离应变建立改良计算模型,并采用其他学者的9根FRP网格加固RC梁的受弯试验数据,验证改良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CFRP网格-PCM对RC梁的抗弯加固效果明显,单位加固量较高的试件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但其更易发生剥离破坏;在单位加固量相当的条件下,单层网格与双层网格呈现出相同的抗弯性能,双层网格重叠布置的加固方式是有效的;抗弯承载力的既有计算模型对试验结果拟合效果较差,所建立的改良计算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能更好地反映CFRP网格-PCM复合加固层的实际受力状态。
  • 吴涛, 孙艺嘉, 刘喜, 魏慧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129-139.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0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完成了9根配GFRP筋和1根配钢筋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观察其破坏过程与破坏形态,分析了纤维掺量、纵筋类型、配筋率及纵筋直径等参数对试件承载能力、弯矩-跨中挠度曲线、裂缝宽度等受弯性能的影响,采用美国ACI 440.1R-15、中国GB 50608—2010和加拿大CSA S806-12、ISIS-M03-07等规范中的建议模型,通过开裂弯矩、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等参数评估了各国规范对该类构件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随配筋率的增大,试件破坏模式依次表现为受拉破坏、平衡破坏和受压破坏,受压区破坏面贯穿骨料内部,较为光滑;掺入钢纤维能够有效抑制混凝土裂缝开展,延缓构件刚度退化,使开裂弯矩平均提高51.71%,承载力平均提高22.10%;增大GFRP筋配筋率能够提高构件刚度,但GFRP筋直径变化对试件变形及裂缝宽度无显著影响;GFRP筋梁开裂后刚度退化较配钢筋的对比试件迅速。各国规范计算结果表明:受拉破坏试件承载力计算结果较离散,且均偏于不安全;对于平衡破坏和受压破坏的试件预测结果均偏于保守,有足够安全储备。考虑轻骨料和钢纤维对构件刚度退化规律的影响,修正有效惯性矩并给出建议挠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 董立国, 郑山锁, 左河山, 张艺欣, 周炎, 龙立, 李健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140-150.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0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出于近海大气环境下锈蚀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需要,提出了基于集中塑性铰模型的锈蚀RC框架柱数值模拟方法,并通过对15根锈蚀RC框架柱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该模拟方法所需的可考虑钢筋锈蚀影响的塑性铰弯曲(弯矩-转角)恢复力模型,进而采用OpenSEE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弯曲型破坏锈蚀RC框架柱的集中塑性铰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采用该模拟方法得到的各试件的骨架曲线以及试件最终破坏时的累积耗能均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表明所建立的锈蚀RC框架柱集中塑性铰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反映锈蚀RC框架柱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可用于近海大气环境下锈蚀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 李树山, 张锋剑, 张召辉, 黄凤达, 贾明晓, 刘祖军, 解伟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151-159.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0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集中竖向荷载作用下9根剪跨比为0.2~0.4、钢纤维体积掺量为0~1.5%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双面支撑牛腿的受剪性能试验,研究剪跨比、纵筋配筋率、箍筋配筋率、钢纤维掺量对牛腿试件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及破坏形态的影响。采用我国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牛腿承载力计算方法对9根试件进行计算,并与采用拉压杆模型的规范ACI 318-14、EN 1992-1-1:2004和CSA A23.3-04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剪跨比混凝土牛腿主要发生斜压破坏和斜剪破坏两种典型破坏形态,随剪跨比增大,牛腿承载力显著减小;提高钢纤维体积掺量,有助于提高牛腿开裂荷载和延性;随着纵向配筋率的提高,牛腿承载力显著提高;提高箍筋配筋率有利于提高牛腿开裂荷载和受剪承载力。由于牛腿同时承受正应力和剪应力的作用,属于复杂受力状态,采用拉压杆模型计算牛腿承载力具有清晰的力学概念,但计算结果较为保守,各参数取值尚需进一步研究;而GB 50010—2010中采用经验公式计算牛腿的受剪承载力,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
  • 地基基础
  • 胡瑞庚, 时伟, 水伟厚, 闫小旗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160-169.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0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原为沟壑的场地,经回填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形成高填方地基。对高填方地基采用3000kN·m能级强夯预处理后,打设钻孔灌注桩,通过在桩身钢筋笼主筋上安装应力计,在桩身截面和桩周土层分别埋设沉降杆、分层沉降仪,测试桩身轴力、桩身及桩周土层沉降变化情况,得到高填方夯实地基未处理填土层桩侧负摩阻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未处理填土层桩侧摩阻力沿深度呈现“负-正”变化的现象,随着固结时间的增加,端承桩负摩阻力区段大于摩擦桩。端承桩桩侧土层提供的最大负摩阻力约是摩擦桩的1.18~2.56倍,桩周土层密实度对桩侧最大负摩阻力有影响。采用一阶负指数函数拟合得到桩身下拉荷载预测模型,随着固结时间的增加,作用于桩身的下拉荷载趋于定值,作用于端承桩的下拉荷载比摩擦桩高41.2%~55.4%,从控制负摩阻力角度推导出高填方夯实地基摩擦桩桩长设计计算方法。桩身中性点位置均随固结时间增加而逐渐下移,端承桩中性点深度较摩擦桩平均大0.7m。
  • 周航, 田攀, 刘汉龙, 尹锋, 楚剑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170-176.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0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压旋喷桩对现役高速公路的加固问题,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不同车道数加载下地基动偏应力的变化规律,计算地基不同位置处的沉降,并且对比了加固前后的处理效果,分析加固直径、加固间距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基未经处理下,单车道和三车道加载的影响深度分别达到7m和20m;路堤边坡对于最外侧车道的影响大于内侧车道;地基经过高压旋喷桩处理后,动偏应力在15m深度处发生突变;当土体深度小于15m时,加固直径和间距越小,动偏应力越大;深度大于15m时,直径和间距越大,动偏应力越大。
  • 周龙, 闫治国, 朱合华, 沈奕, 官林星, 温竹茵, 李耀良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177-183.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0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深埋排水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的受力和变形问题,需在管片结构中采用高刚性接头。高刚性接头构造复杂,在施工及承载过程中容易出现接头位置混凝土开裂及手孔局部破坏现象,进而影响接头的承载与防腐性能。对钢纤维混凝土(SFRC)和钢筋混凝土(RC)高刚性管片接头开展正弯矩试验,研究钢纤维对深埋排水盾构隧道高刚性接头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刚性接头中掺入适量钢纤维可有效提高接头的承载及抗裂能力。SFRC高刚性接头和RC高刚性接头的混凝土开裂荷载相同,但SFRC高刚性接头达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的荷载抗力为RC高刚性接头的1.2倍。与RC高刚性接头相比,SFRC高刚性接头的承载力提高约15%;且接头破坏后,SFRC高刚性接头受压区与手孔附近混凝土裂缝的数量、宽度及分布范围相较于RC高刚性接头明显减小。
  • 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
  • 赵培焱, 张新培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04): 184-190.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8.03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材料强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脆性断裂理论,并与材料强度服从威布尔分布的脆性断裂理论相比,用以研究结构用重组竹强度的尺寸效应。再通过弯曲、剪切强度的尺寸效应试验,验证以上两种理论模式用于结构用重组竹弯曲、剪切强度尺寸效应计算的精度。结果表明,材料强度服从威布尔分布的脆性断裂理论精度更高。按弯曲强度标准值统计时,尺寸效应系数s为0.045;按弯曲强度均值统计时,尺寸效应系数s为0.043;按剪切强度标准值统计时,尺寸效应系数s为0.223;按剪切强度均值统计时,尺寸效应系数s为0.181。所得s值可用于尺寸效应折减系数β值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