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40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9-04-05
  

  • 全选
    |
    综述评论
  • 刘伟庆, 方海, 方园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1-16.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其轻质高强、可设计性和高耐久性在基础设施领域逐步得到关注与应用,通过结构体系创新,可部分替代钢和混凝土制造各类结构构件,满足建筑、桥梁、海洋等工程结构的强度、刚度及使用功能需求。国内外有关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基于相关成果从以下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的研究进展: 1) 组成材料及制造工艺方面,介绍了增强材料纤维、树脂基体和芯材的种类和性能,并阐述了几种典型制造工艺; 2) 基本构件与结构应用方面,归纳总结了复合材料筋索、型材、管材、板材以及夹芯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在土木工程中的主要应用; 3) 复合材料结构力学理论方面,详细介绍了其基本力学性能以及冲击、疲劳、蠕变、耐火等性能,并阐述了监测与设计方法; 4) 复合材料结构耐久性方面,总结了温度、湿度、紫外线照射、化学介质(酸、碱、盐等)的侵蚀以及多因素耦合作用对其耐久性的影响,并归纳了耐久性提升技术研究现状。通过对基础设施领域复合材料结构的发展现状、应用的局限性以及前景的系统综述,促进复合材料结构的研究与工程应用。
  • 郭宏超, 毛宽宏, 万金怀, 郝际平, 李慎, 王振山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17-28.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疲劳破坏是钢结构失效的主要形式,也是工程界与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在总结了国内外高强钢母材、焊缝连接和螺栓连接的疲劳性能研究现状基础上,介绍了疲劳寿命理论计算方法,结合大量试验数据分析统计了高强度钢材疲劳寿命发展规律,并基于国内外不同的疲劳设计规范对高强钢母材及连接接头的抗疲劳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随着钢材强度等级的提高,高强钢母材表现出较好的疲劳性能,规范设计曲线偏于保守,明显低估了高强钢母材的抗疲劳性能;受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影响,高强钢焊缝连接的疲劳强度提高幅度较小,ANSI/AISC 360-10和EN 1993-1-9规范曲线能够较好地评估Q460D与Q690D焊缝连接的疲劳特性,并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螺栓连接的疲劳强度受预紧力、摩擦面处理、成孔方式等众多因素影响,已有研究表明随着钢材强度的提高,疲劳强度亦有改善,ANSI/AISC 360-10和BS 7608-2014设计曲线适用于Q460螺栓连接疲劳寿命计算,具有足够安全保障,对于Q690钢螺栓连接疲劳性能评估,规范方法偏于保守。随着高强度钢材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增多,需开展大量不同等级高强钢母材和连接形式的疲劳试验,补充Q460及以上强度钢材的疲劳设计方法和细部连接构造。
  • 混凝土及组合结构
  • 余泳涛, 赵勇, 高志强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29-37.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10块简支板的静力加载试验,对单缝密拼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破坏形态、刚度、裂缝和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桁架钢筋叠合板密拼缝的传力机理以及桁架钢筋与纵向受力钢筋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单缝密拼叠合板易在拼缝处发生沿叠合面的撕裂破坏,且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平均抗弯刚度均低于整浇板;在拼缝处设置桁架钢筋可以有效控制叠合面的撕裂破坏,并提高叠合板垂直于拼缝方向的刚度和承载力;桁架钢筋到拼缝距离等于板厚的试件,未发生拼缝处的叠合面撕裂破坏,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比整浇板试件低6%,但比计算值大9%~18%。结合试验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相关标准,提出了双向叠合板密拼拼缝的设计建议与构造要求。
  • 蔡健, 叶嘉彬, 左志亮, 黄泰贇, 陈庆军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38-46.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方便设备管线通过,采用腹部开孔梁可有效降低楼层高度,但开孔会削弱梁的整体刚度,导致孔洞附近的应力及内力重分布十分复杂。为研究腹部矩形开孔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的受力性能,以正反弯矩比、孔洞位置、剪跨比及孔侧斜筋作为主要变量,对12根钢筋混凝土开孔伸臂梁和1根钢筋混凝土实腹伸臂梁试件进行了两点加载下的受剪性能试验。研究了各种参数对开孔伸臂梁的裂缝开展及破坏形态、应变分布、变形和受剪承载力等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正反弯矩比和孔心剪跨比改变了伸臂梁在孔洞附近的受力状态,导致破坏时孔侧呈现出不同的裂缝形态。配置孔侧斜筋后,孔侧混凝土和箍筋更好地发挥协同抗剪作用,试件的受剪承载力显著提高,裂缝开展和变形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利用混凝土开孔简支梁发生孔侧剪压破坏的受剪承载力公式对开孔伸臂梁的受剪承载力进行计算,并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可知,按开孔简支梁的算式对开孔伸臂梁的受剪承载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平均比值为0.96,方差为0.07,结果偏于安全。
  • 张锡治, 章少华, 牛四欣, 李青正, 徐高栋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47-55.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4个钢-混凝土预制混合梁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该预制试件的破坏模式、受力过程及受力机理。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钢-混凝土预制混合梁的受力性能进行模拟,研究了钢材屈服强度、纵筋配筋率和钢梁长度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钢、混凝土梁两者间刚度及承载力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钢-混凝土预制混合梁最终破坏表现为混凝土梁端出现塑性铰,而端部钢梁在整个加载过程中保持完好,钢与混凝土连接节点能可靠传递两者间应力。提高钢材屈服强度和增加纵筋配筋率可提高承载力,其中增加纵筋配筋率的提高效果更明显;随着钢梁长度的增加,承载力逐渐增大,但初始刚度呈线性降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该类型预制构件的设计建议:混凝土梁与钢梁设计受弯承载力比(Mc/Ms)取值范围宜为0.8~1.0,端部钢梁长度取值范围宜为100~200mm;箍筋加密区范围起算点应取混凝土梁端截面而不应取柱边。
  • 任鹏飞, 王新堂, 梧松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56-63.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楼板为建筑物的重要构件,其受火后剩余承载性能的研究对于有效指导楼板的火灾后修复和性能评估意义重大。对3块遭受温度为700℃、持续90min火灾作用后的轻骨料混凝土-薄壁钢梁组合楼板试件开展了静载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尽管火灾作用后组合楼板试件的混凝土已严重开裂、钢梁发生明显屈曲和变形且楼板的整体最大残余竖向位移达到L/80(L为楼板长度),但组合楼板试件仍具有较高的剩余承载能力,其静载试验的极限荷载达到4.12kN/m2,中心点的最大挠度达到17.88mm(L/112),而且未见整体坍塌。对试验结果进一步分析可知:对于双向组合楼板试件,在不改变主梁和预制板相关参数的条件下,采用普通栓钉及钢筋拉结件的组合效果优于采用薄壁异形抗剪键及钢条拉结件;虽然以水泥砂浆为后浇层能够增强组合楼板的整体性、提高整体刚度,但从减轻楼板自重的角度,仍可选用陶粒混凝土作为该组合楼板的后浇层,并可满足组合楼板对承载能力和刚度的基本要求。
  • 王志宇, 史亚龙, 李晓磊, 吴耀勇, 罗思彬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64-73.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国内外对钢-玻璃组合梁结构的受力模式及承载力研究不足,对5个钢-玻璃组合梁试件进行了平面内受力性能试验,并基于多线性和线性材料本构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了采用钢化夹层(胶)玻璃腹板和单片钢化玻璃腹板组合梁的剪压破坏模式及纯弯曲破坏模式,两种破坏模式的区别在于纯弯曲破坏始于梁底弯矩最大部位,而剪压破坏在局部受压及剪跨区域发生。采用我国JGJ 102—2003中关于平面内玻璃肋受弯计算公式分析了组合梁承载力,基于塑性铰线方法提出了该类组合梁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剪压破坏时钢化夹层(胶)玻璃腹板随着荷载增大而呈现明显的界面孔隙,相比同厚度的单片钢化玻璃腹板,夹层(胶)玻璃腹板能提高组合梁的弯曲变形能力。增加腹板玻璃厚度和胶结强度均可提高组合梁的承载力,且前者的贡献更为明显,对于后者,剪压破坏和纯弯曲破坏分别取决于结构胶的压缩模量和剪切模量。考虑了胶结部分受拉刚度贡献的有效截面系数能更好预测组合梁的纯弯曲破坏承载力,而提出基于塑性铰线机制的计算方法能更好预测组合梁的剪压破坏承载力。 
  • 张建伟, 夏冬瑞, 乔崎云, 姜立伟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74-80.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HRB600级钢筋高强混凝土柱的偏心受压性能,以推动HRB600级钢筋的工程应用,进行了9根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C100的高强混凝土柱单调偏心加载试验,其中7根柱的纵筋为HRB600级钢筋,2根柱的纵筋为HRB400级钢筋。分析了钢筋强度、混凝土强度、配箍率及偏心距等参数对钢筋高强混凝土柱偏压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HRB600级钢筋高强混凝土柱的破坏特征、挠度曲线、截面应变分布规律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柱基本一致;大偏心受压状态下,HRB600级钢筋高强混凝土柱受压承载力较HRB400级钢筋高强混凝土柱提高了8.55%,且峰值后的荷载-挠度曲线下降平缓;随着混凝土强度、配箍率和箍筋强度的提高,其压弯承载力均有所提高;采用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公式计算HRB600级钢筋高强混凝土柱的压弯承载力、平均裂缝间距与最大裂缝宽度,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 宁晨, 王帆, 姚荣康, 赖泽荣, 黎协升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81-93.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圆钢管混凝土柱-RC梁角节点,提出了对角节点的节点区采用多段钢环加固的构造方案,并对加固节点模型的轴压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研究。通过已有研究成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继而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152个加固节点模型进行轴压试验模拟。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以多段钢环加强的圆钢管钢筋混凝土柱-RC梁角节点轴压性能优于普通节点,加固节点具有更高的轴压承载力和更好的延性,加固效果明显。参数分析表明:加固角节点的轴压承载力随节点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节点区钢环体积占比和节点区纵筋配筋率的增加而增加;角节点的轴压承载力受梁端剪力影响,较大的梁端剪力可能造成节点延性降低。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节点区采用钢环加固的圆钢管约束混凝土柱-RC梁角节点的轴压承载力算式,供设计该类节点参考。
  • 李耀, 尹世平, 刘鸣, 杨扬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94-103.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在侵蚀环境下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TRC)加固RC柱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9根钢筋混凝土方柱,其中,3根为对比柱,其余6根为TRC加固柱。采用时控开关控制的水泵定时抽水的方式对水槽内的全部试件进行氯盐干湿循环试验。氯盐干湿循环完成后,对9根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了不同氯盐干湿循环次数对TRC加固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盐干湿循环下,TRC加固能够限制裂缝的发展,提高试件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和峰值荷载,增大加固试件屈服前的刚度,延缓屈服后的刚度退化,提高加固试件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氯盐干湿循环会降低TRC的力学性能;氯盐干湿循环对加固试件的开裂荷载影响不大,但随着氯盐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加固试件的屈服荷载和峰值荷载减小,耗能能力降低,位移延性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在试件屈服前后,刚度退化速率变化规律与位移延性系数相同,但到了位移加载后期,氯盐干湿循环次数对试件刚度退化无明显影响。因此,随着氯盐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TRC加固RC柱的整体抗震性能有一定程度降低。
  • 刘祖强, 杜振宇, 薛建阳, 周超锋, 任瑞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104-115.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建研式”加载装置对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十形、L形截面柱各3个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考虑了配钢率和轴压比的影响,观察了试件的受力过程,分析了破坏形态及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延性、承载力、刚度、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基于此,采用ABAQUS并调用纤维模型子程序PQ-Fiber对试验进行有限元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进而对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十形和L形截面柱在不同加载角度下的受力性能和轴压比限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剪跨比为2.5的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十形和L形截面柱均呈弯曲型破坏;试件的滞回曲线对称、饱满,延性好,承载力稳定,耗能能力强;十形截面柱沿45°加载时延性最差,沿0°加载时承载力最低;L形截面柱沿45°加载时延性最差,承载力最低。型钢混凝土十形截面柱和L形截面柱二级抗震等级对应的轴压比限值建议分别取0.65和0.45,一级和三级抗震等级时分别减小和增加0.1。
  • 赵根田, 张宇鸣, 曹芙波, 周易晖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116-122.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混凝土工作系数为参数,研究部分包裹高强混凝土柱(PEC柱)的抗震性能,对6根焊接H形钢部分包裹高强混凝土柱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设计参数下PEC柱的柱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均为饱满的梭形,在柱翼缘厚度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工作系数从0.36提升至0.39时,PEC柱的极限荷载提升了7.5%,最大水平位移变化不大;混凝土工作系数从0.39提升至0.44时,PEC柱的极限荷载提升了2.1%,极限位移减小了16.98%,这是由于高强混凝土的脆性导致的。混凝土强度不变,混凝土工作系数从0.40减至0.36,PEC柱位移延性系数增加36.97%,改变翼缘厚度,降低混凝土工作系数对PEC柱的延性提升较为明显。位移角为1/35时,PEC柱承载力退化系数在0.95~0.99之间,位移延性系数在3.61~4.25之间,仍能保持良好的承载性能,且耗能系数均在2.0以上。此种PEC柱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适用于抗震设防区的建筑结构中。
  • 木结构
  • 薛建阳, 许丹, 任国旗, 付春伍, 杨生梦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123-132.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穿斗式木结构民居的抗震性能,以位于川西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的典型2层穿斗式民居为原型,对一个缩尺比例为1∶2的穿斗式木结构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试验中选取汶川波、兰州波、Taft波和El Centro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实测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刚度、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剪力分布和应变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增加,模型结构的自振频率和刚度下降,阻尼比增大,各层加速度放大系数介于0.286~1.383之间;浮搁于混凝土板上的柱脚的滑移在一定程度上衰减了传入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第2层檐柱顶高度处的榫卯节点在振动过程中耗能作用明显;当输入峰值加速度为0.22g和0.40g时,模型晃动剧烈,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65和1/35;当输入峰值加速度增至0.50g时,模型依然没有倒塌,表明穿斗式木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
  • 程小武, 沈博, 刘伟庆, 陆伟东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133-142.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古建筑中宋式斗栱节点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带有“下昂”。为研究具有这种特征的斗栱节点的受力性能,制作 1∶3.52的缩尺模型试件进行竖向荷载试验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依据宋《营造法式》和实际建筑的 “有昂无梁栿”和“有昂有梁栿”两种类型的宋式斗栱节点模型,设计并制作了以柱头斗栱节点为对象的试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栌斗始终作为薄弱构件首先破坏;下昂与梁栿虽打断了斗栱节点分层叠加,但其依旧能保持良好的整体性;水平荷载作用下单个斗栱节点的倒三角形构造易发生转动,但加入梁栿后,节点的转动受到约束而发生滑移,此时斗栱表现良好的耗能效果,由此说明斗栱节点良好的抗震性能并非来自单个斗栱节点,而是由其通过相互约束协同工作而产生;底部暗销有较强的锚固作用,斗栱节点水平承载力主要由底部暗销的锚固力和柱与斗栱节点接触面的摩擦力组成。
  • 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
  • 周颖, 陈鹏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143-150.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准零刚度的原理,提出将并联碟形弹簧和线性压缩弹簧的准零刚度系统用于建筑结构竖向隔振。基于系统的位移-回复力关系,建立了隔振系统竖向运动控制方程,采用谐波平衡法求解了系统的幅频响应和传递率。通过数值仿真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并根据传递率的变参数分析结果,探讨了系统不同激励幅值引起的频率偏移,以及不同阻尼比对传递率曲线的影响。由准零刚度系统和等效线性系统的传递率曲线对比,证明了与等效线性隔振系统相比,准零刚度系统具有更低的隔振起始频率和更小的传递率优势。通过OpenSees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了准零刚度系统的数值本构模型。基于数值本构模型开发,对采用准零刚度系统的竖向基础隔振结构进行了地震和地铁振动输入下的响应时程计算,验证了准零刚度系统的竖向隔振效果。
  • 邓智, 邓雪松, 周云, 曾一凡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151-159.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双曲型钢管铅阻尼器,设计了39组阻尼器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不同削弱比、高径比、钢管内径、过渡段高度、连接段高度和端板嵌入深度等对双曲型钢管铅阻尼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曲型钢管铅阻尼器的滞回曲线饱满且对称,等效阻尼比稳定在0.4~0.5,具有稳定的耗能性能和良好的延性;随着削弱比的增大,初始刚度、屈服后刚度、屈服荷载、屈服位移和最大荷载均不断减小;随着高径比的增大,初始刚度、屈服荷载和最大荷载均逐渐减小,屈服位移逐渐增大;随着钢管内径的增大,初始刚度、屈服后刚度、屈服荷载和最大荷载增大,屈服位移减小;随着嵌入深度的增加,端板应力变小;随着过渡段、连接段高度的增加,双曲型钢管铅阻尼器耗能段中部和端部应力逐渐增大,耗能段中部塑性变形均逐渐增大。建议削弱比取0.30~0.50,高径比取 1.7~2.2;钢管内径优先取较大值且不宜小于130mm;过渡段高度取20~40mm;连接段高度取10~20mm,嵌入深度12~15mm。
  • 王春刚, 郝一开, 张壮南, 宋剑桥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160-169.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腹板加劲卷边槽钢拼合构件的承载性能,分别对由复杂卷边槽钢、腹板形加劲复杂卷边槽钢和腹板V形加劲复杂卷边槽钢拼合而成的共计30根双肢拼合工字形截面简支受压试件进行了受压试验,其中轴压试件18根,偏压试件12根。研究了腹板加劲对拼合工字形截面构件承载力和失稳模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腹板形加劲槽钢能够有效减小腹板宽厚比,提高拼合截面构件的承载力;腹板加劲使畸变屈曲代替局部屈曲成为构件的主要失稳模式。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试件进行建模与受力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有限元变参数分析,分析了构件长细比和偏心距对拼合截面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压状态下与相同用钢量的腹板非加劲构件相比,形腹板加劲复杂卷边槽钢双肢拼合短柱、中长柱和长柱承载力分别提高20.3%、16.0%和4.4%;腹板V形加劲复杂卷边槽钢双肢拼合短柱、中长柱和长柱承载力分别提高17.4%、8.9%和2.2%;随试件长度的增加,整体屈曲作用更为突出;随着偏心距的增大,整体弯曲屈曲逐渐起主要控制作用,3种截面构件的偏压承载力差距逐渐缩小。
  • 刘占科, 曹舒, 文天星, 周绪红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170-179.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等效弯矩系数实用算式的计算精度和拓展等效弯矩系数实用算式的应用范围,总结了复合荷载作用下钢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研究现状和特点,在临界弯矩理论背景下,等效弯矩系数取值是影响临界弯矩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基于钢梁弯扭屈曲等效弯矩系数的计算理论,通过选取合理的单一荷载作用下临界弯矩中系数C1的数值或表达式,提出了4种常见工况的等效弯矩系数Cb的实用算式及其使用范围。在端弯矩比例为-1 ≤ψ≤1的范围内,对比了文中Cb实用算式与现有文献中的“4M” Cb算式,验证了文中Cb实用算式的正确性并提出了Cb算式的选用准则。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Cb算式选用准则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当-1≤ψ≤1时Cb算式在其适用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Cb算式及其选用准则可得到精确的临界弯矩。
  • 地基基础与地下结构
  • 刘朋飞, 李攀, 周锦强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04): 180-188.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柱洞法在浅埋暗挖地铁车站施工中使用较为普遍,由于工序繁多,缺乏系统的现场测试结果无法对其施工力学性能展开研究。以石家庄地铁一号线长城桥车站暗挖段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测试对柱洞法施工的无水砂性地层中单层三跨地铁车站结构受力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左右导洞和左右洞的初期、临时支护结构的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主要集中在上台阶下部分土体的开挖过程中,由于梁柱支撑作用,中导洞的拱顶沉降甚微,各洞室上台阶水平向收敛相对明显,中台阶和下台阶的水平收敛很小。左右导洞上台阶封闭成环后,更有利于结构受力,随着后续土方开挖,结构将承担更大外荷载,应力将不断增加,在中导洞和左右洞施工时,部分临时结构拆除,导致既有初期、临时支护结构的应力增加,其中待左右洞二次衬砌混凝土终凝后,应力逐渐转移到二次衬砌上。在自重和纵梁重力作用下,立柱左右侧应力相当,属于轴心受压构件,中导洞开挖后立柱往结构中线倾斜,在中间临时钢管柱横支撑的预加荷载下,立柱往两侧偏移,中导洞顶部的二次衬砌使立柱偏心量增大,而左右纵梁受力出现明显差异性,左右洞施工后立柱偏移量则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