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 第1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80-06-05
  

  • 全选
    |
    学术论文
  • 丁大钧 ,庞同和
    建筑结构学报. 1980, 1(03): 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给出二批钢筋混凝土梁及四批未裂缝和已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和裂缝宽度试验结果。六批试验共持续14年。所有挠度增长曲线下面都绘出了相应的温湿度变化曲线。在附录中还对已裂缝的钢筋混凝土梁提出实用的刚度计算建议,建议公式是与规范TJ 10-74公式相衔接的。根据国内外182根梁长期荷载试验结果的验算表明,建议公式是适用的。
  • 建筑结构学报. 1980, 1(03): 12-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8层剪力墙结构模型(1/20缩尺)在振动台上进行试验,研究了剪力墙结构的动力特性、弹塑性反应、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和破坏特征。以试验值和按分层模型弹塑性动力分析的计算值相比较,两者很接近。研究结果表明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只要有合理的构造、适当的配筋率,抗震性能是良好的。
  • 邱圣瑜
    建筑结构学报. 1980, 1(03): 24-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带抗震墙框架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受力复杂。由于抗震墙强弱不同、所在层不同、建筑高度不同或偏心扭转不同都会引起各层梁柱内力的变化。 本文通过大量系统的计算和理论分析,发现梁柱地震内力的变化尽管错综复杂,但都是有规律的、并收敛在有限的幅度内。这些规律不仅为框架构件的通用定型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个体工程的抗震设计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 陆能源,冯铭硕
    建筑结构学报. 1980, 1(03): 36-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大量的墙梁试验研究结果及其分析、统计,叙述和说明单跨无洞口墙梁考虑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托梁的组合作用的设计方法,其中包括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弯强度、局部受压强度和剪切强度等计算,指出一些主要构造要求,并简要说明墙梁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
  • 蔡绍怀
    建筑结构学报. 1980, 1(03): 43-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按极限平衡法计算四边支承钢筋混凝土矩形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简图,推导了钢筋混凝土矩形板在线性分布荷载作用下的极限强度近似计算公式。它和均布荷载的计算公式相同,仅将荷载集度以线性分布荷数的平均集度代替。与“精确”公式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误差在工程计算所允许的范围以内。
  • 陈民三
    建筑结构学报. 1980, 1(03): 49-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我国工业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概况,提出了发展工业建筑结构体系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和办法,论述了现代化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向。
  • 刘家荣
    建筑结构学报. 1980, 1(03): 55-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网格形弹性地基梁的条形离散解法。为了降低矩阵的阶数,条形梁的位移分最系用初参数表示,而协调条件则用力法求解。根据上述解法,还提供了实用的计算机通用程序。
  • 王吉望
    建筑结构学报. 1980, 1(03): 60-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纽马克(Newmark)的应力感应图提出一种用感应值曲线或查表来计算土中不同深度处应力的简便方法,即不用多次作图的改进方法。并提出了按现行规范的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的变形感应图、变形感应值曲线和表,适用于均质和非均质地基在复杂条件下的沉降计算。 此外,还根据变形感应图提出在沉降计算中考虑相邻基础或荷载时在水平方向需考虑的影响范围,其值为1.1倍地基压缩层的厚度。
  • 潘代业,王铁梦
    建筑结构学报. 1980, 1(03): 74-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刊今年第一期刊登了广东省建筑设计院大板小组写的《广东地区空心大板住宅外墙板裂缝的研究与改进》一文,广西建筑科研所的潘代业同志来文对其中有些问题提出商榷意见。我们将潘代业同志的意见转给原作者以后,原作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在这些不同的看法中,涉及到冶金建筑研究总院王铁梦同志提出的资料。因此,我们又写信给王铁梦同志,请他也来参加讨论。现三方面的文章都已具备,一并发表于后。在此,我们感谢作者对我们的支持,并认为这种积极参加争鸣争放的精神值得提倡。希望广大读者及有关同志对本刊发表的文章,有不同看法的,都能写出争鸣稿件,以推动学术、理论问题的探讨。
  • 建筑结构学报. 1980, 1(03): 80-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钢结构技术委员会于一九八0年四月十日至十七日在苏州召开成立大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来自设计、施工、科研及高等院校等单他的科技人员共九十二人。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钢结构技术委员会组织简则》,产生了由六十三名委员组成的钢结构技术委员会,并研究了今后的工作任务。